水价成本背后的“水”有多深?
发布日期:2014-08-20 00:00 来源:http://www.ksjlhg.com 点击:
近日,一位参加了近期发改委成本公开座谈会的人士称,国家发改委要推进水价成本公开化改革。地方物价部门持反对意见,因为水价中有很大比例成本不宜公开,如政府的一些不合理行政性收费,附加在水价中。(6月2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为生活必需品,自来水的价格变化始终牵动着公众的心,尽管一轮又一轮的水价上涨早已令人身心疲惫,尽管要求公开水价成本的呼声日渐强烈,但多半无疾而终,看来水价成本里面的“水”的确很深。
此次座谈会的亮点在于,一直被普通民众视为“假想敌”的自来水公司,明确表示赞成水价成本透明公开,以期尽快理顺价格机制,解决自来水公司的长期亏损。为此,自来水公司代表粗略列举了15项不应该附加在水价的成本项目。耐人寻味的是,物价部门却认为公开水价成本“条件不成熟”,原因是“水价中有很大比例成本为不宜公开的成本”。很显然,自来水公司希望剔除附加在水价之上的额外成本,而这些成本却是物价部门反对公开的理由。至此,水价不断上涨而自来水公司长期亏损的尴尬终于真相大白,看似主导涨价的自来水公司,不过是“替人挨骂”而已。
尽管“15项附加成本”的具体内容没有披露,但水价成本至少包括三个重要部分:水资源费成本、输配成本和污水处理成本。其中的利润,属于自来水公司的只有一小部分,更多的还是假自来水公司收取的其他费用。正因为如此,自来水公司想要扭转亏损,就不得不策动价格上涨,而不利的分配地位却使得其不足以缓解危机,这大概正是自来水公司此番“倒戈一击”的关键所在。
作为自来水公司的上级主管单位,水务局不仅负责制定水价,而且负责相关资金的管理与使用,那么,在水价不断上涨的过程中,水务局到底做了些什么?巧合的是,就在自来水公司叫苦不迭的同时,《广州日报》披露了一则消息:深圳市人大代表在6月1日的预算审计会议上,质疑在编人员700多名的深圳水务局1.3亿元人员支出费用。这笔钱折合到每个人是年均18.5万元,而深圳市最新公布的全市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也不过46723元。面对水务局丰厚的福利待遇,人们不禁要问,那些交由水务局分配的费用,究竟是用来“养水”还是用来“养人”?
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纷争,也许我们有必要把关注的目光从水价本身转移到水价的成本构成上来:水资源费用之外,其他各类配套设施的费用是否有必要以“水价”的名义征收?如果有必要,是否也应该像“收费还贷”一样列出时间表,在达到一定年限或收取一定限额后,将其剔除水价构成?除此之外,本该用来“养水”的费用,是否可以用来“养人”?如果可以,应该遵循怎样的配额?又该拿出怎样详尽的预算来接受公众的监督?
与公开水价成本相比,公开成本构成无疑更加容易实现;昆山冷却循环水也只有公开了成本构成,才能使下一步公开水价成本成为可能。从这种意义上说,要想真正理顺价格机制,首先就应该从公开那些“不宜公开的成本”做起。